【專訪】《金手指》美術指導林子僑 服裝造型設計文念中/文:王冠豪GARY(電影朝聖)

由莊文強編劇和執導的《金手指》,是梁朝偉和劉德華自《無間道》系列後再度合作的電影,除了兩位大牌,片中一眾資深與新一代演員也看頭十足,再加上鼎盛的幕後陣容,未上映已受注目。電影取材自香港一宗開埠以來最轟動的財金案,時代背景橫跨七十至九十年代,如何配合劇情需要呈現那個年代的氛圍與質地,美術和服裝造型是當中重要的崗位。電影由林子僑(Eric)和文念中(Man)分別擔任美術指導和服裝造型設計,二人與導演早於《無雙》時已合作無間,他們更憑該片分別獲得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和最佳服裝造型設計。這次的《金手指》挑戰更大,所以特別訪問這兩位電影中美術與服裝造型的靈魂人物。

一個時代的還原與重建

電影的時代背景橫跨三十年,從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聚焦點是最多姿多彩的八十年代,那時香港像坐上一架白金升降機,經濟極速往上的同時,前途問題亦令這城藏着未知的暗湧。林子僑強調電影並不是一部年代片和傳記,重點並非要還原那個年代,而是要攞返那個年代的感覺去重建。

Eric:「我覺得八十年代是一個前衛的年代,那時正值經濟起飛,大家都想試一些外國的新鮮事物。如何攞返那個年代的感覺重要過還原,所以在電影美術的設定上會保留八十年代的味道,但這並非想百分之百還原,因為若將那個年代的細節還原出來的話,今時今日的觀眾會用現在的審美眼光去看電影,所以我們會選擇將當中一些元素抽出再重建那個年代。」

在資料搜集方面,團隊花了很多時間去準備。

Eric:「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正正是香港轉變得最快的跨年代,每十年都有一個截然不同的感覺出來。因為年代比較近,所以相對不太辛苦尋找那年代的東西,人訪、在網上與書本上找資料,或回到一些仍存在的地方做資料搜集。」

電影中梁朝偉的參考對象在現實中極為神秘,像賭神一樣從不在媒體前露面和拍照,第一次曝光正是他被警方帶走調查的時候。正因為神秘,那空白給予電影創作人想像空間。

Man:「因為電影是從一個人物的故事發展出來,所以要看相關人物的案件和新聞作素材,但坊間有關新聞報道的相片很少。除了新聞外,也會參考當時的流行文化資料,有兩樣資料好幫到手,一樣是七八十年代的電影和關於七八十年代的電影,另外是當時的雜誌,例如《香港電視》、《新電視》等。因為當時年輕人的潮流指標多參考電視台明星的服飾,這樣比較容易反映那個年代的特色。」

Man強調80年代很fasinated,在服裝設計上也放了相關元素在內。

Man:「其實香港是稍為慢過外國少少,例如七十年代開始流行的喇叭褲或colourful兼大pattern的裇衫,香港在七十年代尾八十年代初仍流行,我會放這類流行元素在電影中。」

在造型上嘗試不同的可能

在造型上,Man說導演希望在梁朝偉、劉德華或阿Sa蔡卓妍身上嘗試不一樣的東西,隨着年代的轉變和故事的發展,在造型上會看到當中的變化。

Man:「因為故事與金融有關,所以有寫字樓景,著返工衫⋯⋯起初我們平實做返中環上班族的感覺,但導演和演員認為可以嘗試誇張一點,再狂野一點,這樣或會幫助主角內心戲的發揮,在故事人物的轉變上會增加戲劇性。主角從一位剛從馬來西亞來香港著恤衫打呔的上進青年,慢慢開始著西裝,然後爬到事業最高峯,那「拎」身反光的衣服質地令他更乞人憎,更加浮誇和暴發戶。電影並非寫實片,可以稍為larger than life,稍為盡一點,可以提升角色瘋狂的人性。過往梁朝偉給人文藝靚仔的感覺,這次他到最後是一個很狂的人,他很少有這樣的演法,所以我在造型上都想配合他的演出。」

坊間不少人說梁朝偉有《華爾街狼人》(The Wolf of Wall Street)的感覺,Man不同意,他說是《疤面煞星》(Scarface)的感覺。

至於阿Sa的角色,原來靈感來自《神探俏嬌娃》(Charlie’s Angels)的花拉科茜(Farrah Fawcett)。

Man:「我記得小時候第一位給我有女神形象的女星就是《神探俏嬌娃》的花拉科茜,所以想到阿Sa在戲中是一位顛倒眾生的女人,她在片中的女神特質,都會有自己的想像放進去,譬如她的髮型在那個年代是很typical的。」

紙醉金迷

電影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梁朝偉飾演的金融大亨與一眾銀行大班在會議室開會,傾掂數後忽然有一班像森巴女郎的性感尤物在會議室與眾大孖沙跳舞狂歡,這段「浮誇」的段落,映襯那個時代靡爛的瘋狂,華衣下的墮落。

Man:「我記得導演從來沒有講要浮誇,應該用「紙醉金迷」這四個字去形容當中的調子。片中一些段落都是導演親身經歷過的,因為他有一些上流社會的朋友,某些場面都是他形容給我們聽。例如片中主角返工的office,一行出門口開另一間房門就像去了另一個世界似的,有些上市公司的大廈某一層會闢作老闆的廚房,那裡有家廚煮一些獨有的菜式,這些全都是導演的親身見聞,他希望電影要有這樣的場面,他想要那紙醉金迷的氣氛,所以我們幫他在畫面呈現出來。」

Eric:「整套戲的調子不單要在美術和服裝上創造出來,也需要配合劇情,我們是處於一個相當互動的情況,導演講了他上流社會朋友的辦公室狀況,我們與他研究在劇情上的需要,首先一個大堂,大堂上一層是會議室,在劇情需要下會議室隔離要有個酒吧,接着又要經過一條秘密通道去到一個古玩室,再返去梁朝偉的office,然後又可以通過一道門去到廚房。這些設定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是少見的,我們就根據劇情上的要求和導演想要的調子用場景去配合。」

關於場景

電影的時代背景橫跨三十年,要在香港找實景拍攝難度不少。加上故事部分內容牽涉外地元素,在Covid肆虐期間要到外地取景已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只能在香港解決所有的場景,例如片中以西港城加電腦特效充當歐洲一景便是例子。

Eric:「場景很難搵,尤其是有八十年代香港感覺的場景已很少,我們嘗試搵過屬於那年代的唐樓,但當你考慮拍攝的難度就會卻步,所以我們約9成的場景都是搭景,但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搭建所有場景,所以要與特技方面溝通好,設計如何用實景和電腦特技去合成整個世界出來。」

電影有少部份是實景拍攝,最容易察覺的是大館。還有一個實景很特別,那質感令Eric和導演特別深刻。

Eric:「我好記得一個場景(電影中梁朝偉送阿Sa與白只會面的餐廳),那是一間新式的餐廳。起初睇景的時候都會有點質疑。這間餐廳有少少那個年代的味道,但又並非復古或仿古,如果將餐廳搬返去八十年代,是屬於新式的設計,是前衛的,而這樣好像剛剛好,因為我們不想觀眾有一般見慣見熟那種年代片的感覺,尤其是我們覺得八十年代是一個十分前衛的年代,於是導演大膽用上這個場景,到剪片出來之後他說沒有選錯。」

滿足感

電影格局宏大,要從電影中呈現甚至創造那個年代,挑戰性大,成就感也大,當中對二人最大的滿足感是什麼?

Man:「這部戲橫跨的年代很大,在服裝造型上,考慮的是幫唔幫到電影呈現每個年代的變化,還有呈現每個角色心路歷程和人生經歷的變化。例如早前已提過關於梁朝偉的例子,還有劉德華飾演那位忠誠的廉署職員,導演說有些認識幾十年的人,每次都穿同一套西裝,就像片中的劉德華,電影設定他穿三套西裝,每十年換一套,當中突顯與梁朝偉的對比。又例如阿Sa,她那麼弱質纖纖卻周旋於一群金融大鱷中間,如何令大鱷都對她心儀?在造型上需要幫她去投入角色。如果能幫到套戲和角色講故仔,對我來說就有很大的滿足感。電影在造型上用了很多假髮和配襯用的accessories,譬如眼鏡,還有男人西裝的用料,全部都花了很多心機在不同角色上面。」

Eric:「我最大的滿足感是重溫一個我曾經歷的年代,那個香港忽然間起飛的年代,有機會重新親身去重溫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與其說重溫,某程度我們是重建那個時代出來,我們並非拿着歷史照片照辦煮碗。」

Eric想起最初與導演為片中梁朝偉的總部選景,過程就像李嘉誠一樣,像造城者般隨意找一塊地拔地而起所設想的大廈,也可移除阻礙電影說故事的建築與景觀。

Eric:「我們不希望大廈太鶴立雞群,想大廈被中環包圍,但前方有另一幢大廈阻擋代表金融的匯豐銀行和代表司法的法院,於是我們將該大廈撳低,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Man:「所以你們創造了一個世界,好像中環,因為有些脈絡認得返,但又好像一個未曾見過的中環。」

八十年代是一個充滿故事性的年代,那大環境造就了奇蹟與故事,在不安的氛圍下一個沒有不可能的城市。美術及服裝造型發揮了無中生有的能力,在還原與重建之間刻畫一個已過去,已愈來愈遠的地方。

劇照提供:英皇電影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