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齒》是鄭保瑞導演自《車手》(2012)後回歸香港現場之作,也是回到他昔日《狗咬狗》與《軍雞》的暗黑暴力類型但更成熟的作品。電影改篇自中國作家雷米的同名小說,編劇之一是昔日銀河映像的中堅歐健兒。電影雖改編自中國作家的小說,縱使故事用模糊抽離的方式設定背景,但骨子裡卻流露出一種紮實的港式質地,這感覺取決於創作人的背景和生活經歷,還有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場景。
鄭保瑞:「拍《車手》的時候,總覺得香港已很少地方拍戲,但決定將《智齒》的場景放在香港後,反而發現原來都有很多場景過去未曾拍過,而那些場地很有可能快將消失,所以在搵景的過程中決定要找一些將會失去的地方。世界行得好快,電影的功能除了娛樂和表達創作者的意念訊息之外,還可記錄一個年代,記錄身邊的東西。」(註一)
沒錯電影的功能是記錄城市某一個時期和空間,這對近年香港說變就變的城市狀態而言,電影有意無意成了保留歷史的重要載體。《智齒》的主景選擇了土瓜灣和觀塘兩個老社區,剛巧兩區正處於拆卸中的狀態,電影延至這個時候才公映,就像冥冥中注定似的。觀影時彷彿在平行時空下聽到來自裕民坊和啟明街的拆樓聲,那裡曾見證香港的成長興衰,孕育過各樣悲喜交集的故事。
《智齒》藉著場景捕捉到其他電影少見的質地,特別是那些風格化的後巷。
鄭保瑞:「我對長方形的東西情有獨鍾,而後巷也是香港的特色,一般人很少行入去,但裡面其實有另一個世界。」(註二)

片中不少後巷在土瓜灣「環八街」周邊取景,昔日大名鼎鼎的庇利船廠就在附近。船廠對土瓜灣而言是城市化的開始,上世紀初曾造過多艘省港渡輪,如廣東號、廣州號等,20年代曾為港府製造官船,為廣州政府建造炮艦,50年代也是國共兩大陣營對奕之地。現時環八街的舊廈都有60年歷史,自市建局拍板重建後,這裡已十室九空,巷弄之間活像廢墟,在電影《智齒》中,這裡的窮街陋巷成了片中的垃圾崗。

從環達街有條小巷前往榮光街,也是電影的場景之一。小巷中的舊樓入口令我印象深刻,那瓷磚鋪成的牆身挺有品味,彷彿告訴大家昔日的風光,再與現在破落的反差,製造了無限的想像。



來到榮光與啟明二街,交接位是電影場景撚的聖地愛華大廈,鄭保瑞前作《狗咬狗》曾在這裡取景,《智齒》也特別來一組相似的鏡頭相聚一番。
西西:「土瓜灣道的起點在啟明街,看來還算寬闊的街道,冷冷清清,有點落難荒蕪的樣子,可誰見過它昔日的繁華?在蘋果屋的室內街市沒有建成之前,本地的菜市場就在啟明街。」(註三)

啟明榮光昔日熱鬧非常,與鴻福和銀漢等街是集多功能於一身的社區,有日常生活所需的街市,有娛樂所需的戲院(現址旺德大廈的華樂戲院),還有搵食所需的工廠,現在的榮輝大廈,過去是養活二千多員工的梅真尼製衣廠,可想像昔日的繁華。現在繁華遠去,梅真尼也轉型賣高級英式精品茶。在電影的世界,這裡成了都市邊緣被遺棄的角落,是社會邊緣人藏身之所,《狗咬狗》如是,《維多利亞壹號》如是,《智齒》也如是。

從啟明、榮光社區往北行,數分鐘便到達香港影視作品的取景勝地美景街。就街道景觀而言,美景街很有意思。用貴州街來劃分,可以將美景街分開南北兩段兩個世界,北段原址偉倫紗廠,即現在的偉恒昌新邨,這裡的氛圍和商店總有點距離感。南段則是典型的草根老區,仍保留當中緊密互助的鄰舍關係,相對其他區內的街道,這裡的時間彷佛凝住了似的,例如街上的「甘露甜品」,即經典劇《大時代》的場景,現在仍與當年的模樣差不多。

《智齒》其中一張有池內博之和劉雅瑟的劇照,背景的大樓正是美景街南端的美景樓,那混亂骯髒的天井,正好配合片中那種暴力的暗湧。我小時候曾有一段短時間住在這大廈,記憶很模糊,只記得有點毛骨悚然的暗,還有襁褓中的妹妹曾不慎因意外撞到了頭不省人事⋯⋯ 這回憶彷彿與電影的不安感連起上來。
在電影以外,大廈前的美光街是一宗80s駭人奇案的現場,奇案曾拍成電影,是關於一個的士司機的案件。這一帶,戲裡戲外都是故事。


《智齒》中的土瓜灣還有美善同道,這裡與環八、啟明、美景的草根截然不同,主要是密度較低,環境相對寧靜,設計樸實優雅的公務員樓,但兩者也同樣面對重建的命運。鄭保瑞早年的作品《意外》也曾為美善同道留下記錄,尾段高潮的意外殺人事件就在這裡發生。
除了土瓜灣,觀塘也是《智齒》的重要場景,最有意義的是記錄裕民坊和觀塘道舊樓群平台這個港產片經典場景的最後歲月。

自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於2007年拍板以後,裕民坊這個觀塘舊社區的中心正式步入倒數階段。這個自50年代因應人口結構急劇變化而發展的首個衛星城市,觀塘成了其後發展新界新市鎮的試溫石,見證香港由百廢待舉一步一步走向繁榮。半世紀過去,香港經歷了劃時代的轉變,社區也重新洗牌,陪著不少人成長的老店、市集、大牌檔、戲院,這十年間陸續與大家告別。學生時代住在觀塘區,總喜歡蒲裕民坊的唱片鋪,在漢豐與保聲兩間店留下不少足跡,仍記得漢豐人氣較盛,有dup歌服務,是窮學生的福音。還有電影院,在寶聲看德寶出品、在銀都看國產片或西片,都是難忘的少時片段。不得不提那間有30多年歷史的麥記,是觀塘人依依不捨的回憶。



在電影的世界,裕民坊也充滿想像,王家衛的《墮落天使》為這裡增加了個性。因為這電影,高架橋上的地鐵、霓虹招牌、像圍牆的舊樓群和平台,彷彿成了觀塘的電影印象。電影中殺手黎明居於舊樓內,Agent李嘉欣習慣偷偷地為他打掃,他倆之間是一種曖昧的「拍檔」關係,但這段關係仿如這傷痕纍纍的舊廈,注定沒有結果,忘記是唯一的選擇。《踏血尋梅》的王佳梅(春夏 飾)也曾在裕民坊麥記打工,在這平台上決定了一條萬劫不復的不歸路。


晚上的裕民坊,比起《墮落天使》,我更喜歡杜琪峯的《暗戰》,幹探何尚生(劉青雲 飾)在悠閒的夜晚經過熱鬧的裕民坊,在模糊的鏡頭下是霓虹交錯令人懷念的夜色。同一個位置,70年代也曾有日本電影光顧這個景,那是《狙擊十三》(ゴルゴ13 九竜の首),由香港演員嘉倫自組的公司與日本東映合拍的日語電影,改編自齊藤隆夫的連載漫畫作品《骷髏13》(ゴルゴ13)。七十年代的裕民坊、寶聲戲院、政府合署等地,在片中陸續登場。這電影的演員有「雄霸」千葉真一,還有香港的前輩影人黃樹棠,他倆同樣在2021年辭世。


在電影《智齒》中,裕民坊舊樓群的平台成了片中的人間地獄(部分與元朗達德學校駁景)。劇組特別花了很大的功夫在平台上搭建一個如地獄般的廢墟,呈現一個富宿命感的救贖故事。
記得看完《智齒》,特別到觀塘和土瓜灣的場景走一趟。電影在2017年拍攝,4年後的現場,裕民坊舊樓群只剩小部分,旁邊的賽馬會健康院已披上裹屍布,土瓜灣榮光啟明的舊廈正如火如荼被拆卸中,片中的後巷景大部分已圍上木板⋯⋯ 遲唔會遲,早唔會早,電影在這個時候公映,或許是冥冥中有注定,要為這兩個老區和當中延伸的時代,暴烈地來一次farewell。
註一、二
《智齒》映後分享:鄭保瑞 《電影朝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zizb_gm5A&t=410s
註三
西西:〈土瓜灣道( I )〉《我書寫 我知道 我街道》
https://writinghk.org/featured-article/土瓜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