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墓

原文於2012年11月21日在前部落格上載

11-%e5%88%a9%e7%91%aa%e7%ab%87%e5%a2%93-01

利瑪竇墓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內,於明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利瑪竇是天主教來華傳教的先鋒,在華期間,他廣結官員與名流,除向他們宣揚天主教思想外,還傳播西洋的科學知識。利瑪竇在朝廷人緣甚佳,故在他去世後,朝廷一改外國傳教士必須葬於澳門的慣例,恩准他安葬於北京,並於「滕公柵欄」賜地予利瑪竇安葬。自此以後,不少歐洲傳教士也葬於該處。不過,由於近代中國的政局不穩,墓地曾於1900年被義和團破壞,雖然及後得到重修,但在文革期間又再一次被刻意埋在地下,以取其永不翻身之意。文革結束後,政府決定重修墓地,並且列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墓地現位於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內,並分開東、西邊兩部分。東邊部分共有數十塊外國傳教士的墓碑,西邊部分共有三塊墓碑,左邊屬於湯若望,右邊屬於南懷仁,利瑪竇的墓碑則位於正中央,碑上刻上「耶穌會士利公之墓」數字。

在姜文的經典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小軍(夏雨)翻過利瑪竇墓地的碑林,追趕著他的女神米蘭(寧靜)的身影。

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車公莊大街6號

11-%e5%88%a9%e7%91%aa%e7%ab%87%e5%a2%93-02

11-%e5%88%a9%e7%91%aa%e7%ab%87%e5%a2%93-03

11-%e5%88%a9%e7%91%aa%e7%ab%87%e5%a2%93-04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正門,從這裡進入墓地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