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王冠豪(2014)。<維城界碑點對點>。《電影朝聖》,Vol.1(2014年12月),頁3-5。
《點對點》是我今年最喜愛的香港電影之一。影片是資深電影人黃浩然首執導筒之作,在這部風格清新幽默的小品中,輕輕瀰漫一種實實在在的香港情懷,更引領大家反思一些漸被遺忘的傳統價值。這部電影雖然成本低,但無論從電影的內容、宣傳,甚至是因應電影推出的周邊創作(如電影設計書“The Adventure of Hong Kong”和soundtrack等),都可深深感受製作團隊的誠意、心思和對香港的熱愛,特別是近年香港發生太多令人沮喪的事情,電影除了有療癒的作用外,也給大家反思的動力。 電影選取不少有時代意義的地點作為拍攝場景,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此片也是一個香港歷史文化在地遊的絕佳參考。本文會選擇影片其中一個甚具象徵意義的場景作詳細介紹,這個場景是超過110年歷史的維多利亞城界碑。
維多利亞城界碑是香港殖民地政府於1903年豎立的界石,以標誌當年維多利亞城的邊界。界石以花崗岩建造,是一座頂部呈「金字塔」形狀的石柱,約高1.2米,石身刻上「 CITY BOUNDARY 1903」的字樣。界碑本來共有七座,分別位於黃泥涌道、寶雲道、舊山頂道、克頓道、薄扶林道、堅尼地城和馬己仙峽道,但馬己仙峽道一座於2007年因山坡維護工程被移走,至今仍下落不明。 要尋找現存的六座碑石,可從跑馬地黃泥涌道開始,步行至半山的寶雲道,沿寶雲道的緩跑徑經舊山頂道到山頂,繼而經夏力道和克頓道下山,再經小路接薄扶林道,再下行至終點堅尼地城。路徑全長16km,穿梭於城市和郊外之間,沿途有不少舊殖民地時期的遺跡,同時也可鳥瞰維港和南區的美景。路段的道路質素良好,難度不高,大約用5至6小時便可行畢全程。下文會評盡介紹前往界碑的方法、界碑周邊的景點和電影《點對點》的拍攝場景。
界碑一:黃泥涌道
如何前往:於銅鑼灣鐵路站步行前往,界碑在黃泥涌道聖保祿小學對面行人道上。 概況:這座位於市區的界碑,算是現時保養得較好的一座。界碑也是電影《點對點》的拍攝場景,片中的小雪老師(蒙亭宜)在找尋界碑時也在該處留影。
界碑二:寶雲道
如何前往:於黃泥涌道轉入成和道上山,經藍塘道及箕璉坊,沿梯級一直上達箕璉坊配水庫休憩處,再沿梯級上山至司徒拔道迴旋處,進入寶雲道步行徑,前行約500米便會見到界碑。 概況:寶雲道落成於1888年,是香港島的熱門緩跑徑。寶雲道沿路景色怡人,除可居高臨下欣賞灣仔、跑馬地等地的海港美景外,沿途還經過不少景點和古蹟,例如姻緣石和歷史悠久的英式橋墩。在電影《點對點》中,寶雲道界碑、緩跑徑和姻緣石皆是拍攝場景之一。
界碑三:舊山頂道
如何前往:沿寶雲道行至盡頭,經馬己仙峽道再沿中區自然徑(蒲魯賢徑、高化利徑)上山,接入地利根德里至舊山頂道,進入舊山頂道後再前行3分鐘便會見到界碑。 概況:界碑在保養方面不太理想,碑上生著薄薄的青苔。舊山頂道建成於1920年,過去是市區通往山頂的重要路徑。道路周圍皆是青翠的樹木,心曠神怡,沿路的街燈也古色古香,近山頂處會經過古雅的白加道纜車站,該處也是《點對點》、《香港製造》和《金雞2》的拍攝場景。
界碑四:克頓道
如何前往:沿舊山頂道上山,經過山頂廣場,進入夏力道繼續前行,再轉入克頓道下山,步行約25分鐘便到達克頓道界碑。 概況:克頓道界碑是唯一仍留在原位未移動過的界碑,也是唯一設有介紹牌的碑石。界碑狀況與舊山頂道的一座差不多,都是有一部分插入山坡上,碑上同樣生著薄薄的青苔。
界碑五:薄扶林道
如何前往:在克頓道界碑回頭上山,步行10分鐘回到之前經過的龍虎山郊野公園路牌處,該處有一分叉路口,附近會發現一個往1號種植場的指示牌,之後沿1號種植場方向下山,行數分鐘便見四號涼亭,再沿涼亭旁往蒲飛路的小徑下山,再沿指示一直走,約25分鐘便抵蒲飛路巴士總站。跟著沿薄扶林道前行10分鐘便會見到一行人隧道,界碑便在隧道的出入口旁。 概況:感慨!界碑旁竟放置一個分類處理垃圾箱,電影《點對點》也捕足了這畫面,其用意盡在不言中。
界碑六:堅尼地城
如何前往:於薄扶林道轉入蒲飛路,再途經士美菲路、卑路乍街、域多利道、西寧街,然後到達最後一個界碑的所在地﹣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 概況:無獨有偶,界碑旁也放置一個垃圾桶,電影《點對點》的小雪老師也按捺不住微訊好友分享其困惑。之後,可沿西寧街及域多利道離開,再接入加多近街到達堅尼地城新海旁。該處是一條單程行車路,由於地勢偏低,海浪拍擊岸邊時很容易濺濕途人及馬路上的車輛。每當颱風襲港期間,這裡也是市民觀浪的熱門地點。該處除了是《點對點》片末男女主角相遇的地點外,也是電影《A-1頭條》和《月滿抱西環》的取景地。
被消失的界碑:馬己仙峽道
位置:馬己仙峽道15號郵筒後的山坡位置 概況:界碑於2007年被人發現無故失蹤,懷疑是因附近的山坡維護工程被移走,及後不少關注情況的市民向相關部門查詢但不得要領,界碑至今仍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