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獲今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推薦電影的《白日青春》,學會評電影「呈現近年港片罕見對邊緣/異鄉社群的關注視野」,是香港電影罕見的題材。電影面世後,獲得不少獎項的肯定,當中包括金馬獎,有最佳男主角黃秋生,還有獲得最佳新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兩個獎項的劉國瑞。《白日青春》是劉國瑞的首部長片,來自馬來西亞的他在香港讀書和生活多年,從他那份對香港熟悉但有點抽離的視點是他作品獨特的質地。
繼續閱讀榮獲今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推薦電影的《白日青春》,學會評電影「呈現近年港片罕見對邊緣/異鄉社群的關注視野」,是香港電影罕見的題材。電影面世後,獲得不少獎項的肯定,當中包括金馬獎,有最佳男主角黃秋生,還有獲得最佳新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兩個獎項的劉國瑞。《白日青春》是劉國瑞的首部長片,來自馬來西亞的他在香港讀書和生活多年,從他那份對香港熟悉但有點抽離的視點是他作品獨特的質地。
繼續閱讀尖沙咀香檳大廈,近十多年來成了尋芳性地,連日本網站也有推介。在滿臉風霜的容貌下,香檳大廈其實有不平凡的過去。這大廈,曾幾何時是九龍區最高的華廈,是名建築師甘洺的作品,是首批分層出售的物業,是電影公司的辦公室,是不少明星出入的地方,也是不少電影的取景地。一幢舊廈,滿載著經歷和光與影的故事,也承載這座城市的變遷。 繼續閱讀
片名:淪落人/Still Human
年份:2018
導演:陳小娟
演出:黃秋生、Crisel Consunji、李燦森、黃定謙、葉童
有些命運與際遇往往不能選擇,但卻可以在既定事實下選擇如何面對。有人選擇放棄,也有人選擇勇敢地活下去,生命很奇妙,路是要自己行出來,儘管多難行,結局也往往會出人意料,生活就是充滿著很多未知和難以預估的可能性。 繼續閱讀
香港藝術中心四十周年《 灣仔文法:過去、現在、未來式》電影放映,電影的主題會聚焦藝術中心的所在地:灣仔。第一部選映的電影作品是陳安琪導演八十年代的劇情作品《花街時代》(My Name Ain’t Suzie )。 繼續閱讀
在回歸翌年公映的《野獸刑警》是陳嘉上和林超賢共同導演的作品,此片在警匪片的格局下別樹一幟,黑白二道沒有二元對立的分界線,對人性的刻劃細緻入微,還有片末接近瘋狂的大廝殺也為人津津樂道。電影於當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和電影評論學會大奬都大豐收,十八年後,社會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沉重的大事小事,現在重溫此片,特別是片末爛鬼東(黃秋生)豁出去的決定彷彿有份微妙的弦外之音。 繼續閱讀
邱禮濤過往不少作品都有很強的社會性,他對社會現狀與問題也有敏銳的觸覺,新片《選老頂》(前稱《選老坐》)也承襲這團火用電影發聲,以一場黑幫龍頭選舉暗喻現在的香港,在典型港式黑幫類型片的包裝下,以馬克白式的荒誕情節,直接赤裸地對號入座,一針見血,毫不扭拎,抽得其所。 繼續閱讀
片名:暗色天堂/Heaven In The Dark
年份:2015
導演:袁劍偉
演出:張學友、林嘉欣、黃秋生
「人對於自己的事不會實話實說,談他自己的事時,不可能不加虛飾。」這是黑澤明在拍攝《羅生門》期間向助導解說電影時所說的話,電影《暗色天堂》所呈現的就是這樣一種不加虛飾就活不下去的人性,要虛飾,就可能會有謊言,並且要說服自己相信謊言是真理。又或者,他們只是依照自己相信的方式去制定真理,而這種方式就是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利益。倘若要繼續維護尊嚴保留「真理」,就必須要繼續欺騙自己。 繼續閱讀
自九十年代開始,香港電影的市道每況愈下,電影年產量每創新低,香港電影的吸引力與票房遠遠被荷里活電影拋離。在這段港片的黑暗時期,其實也不時有奇兵殺出,在票房和口碑皆取得佳績的港片出現,當中最具代表性的首推2002年的《無間道》。這部劇情緊湊風格炫酷的警匪片,在當年創下五千五百萬的票房佳績。此外,不少評論皆將電影的角色與回歸後香港的處境作對照,令影片又格外多一重內涵意義。電影其後也受到荷里活青徠,2006年更由殿堂級導演馬田史高西斯改篇為《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並為史高西斯贏得他首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講開《無間道》的場景,最多人談論的相信是那開揚的天台場景,其實電影還有不少具香港特色的場景也值得著墨,本文嘗試為大家詳加探索。 繼續閱讀
在電影中,白宮冰室總是滿載著義氣和人情味,但卻隱隱滲出點點哀愁。 繼續閱讀
《五個小孩的校長》和《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有什麼可以將這兩部截然不同類型的電影拉在一起,那就是電影的拍攝場景 – 川龍村,其實我暗地裡也有點接受不來!到川龍村,當然要光顧「八仙飯店」端記,還要膽粗粗試試此店的「叉燒包」! 繼續閱讀
Film Pilgr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