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國家地理頻道》一輯電視節目「I wouldn’t go in there」,由 Blogger Robert Joe 選出亞洲十大恐怖地點,位於元朗屏山的達德學校榜上有名。這裡其實也是香港著名的靈探地,經常有些膽大之徒前來探險。學校周邊有不少山墳,加上破落的建築,雜草叢生的環境,滿地衣紙香燭,瀰漫一片寒慄的感覺。 繼續閱讀
標籤: 邱禮濤
【場景】洩密者們
繼《拆彈專家》後,邱禮濤再來一部警匪動作片《洩密者們》,這次的故事處境更延伸擴至海外。電影講述馬來西亞被一種由新型病毒引發的傳染病衝擊,情況引起國際關注。在這個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有專業人士建議試用一種未經官方測試認可的新藥,此藥由是馬來西亞最大藥廠AMANAH研發。與此同時,馬來西亞電視新聞記者突然墮樓身亡,AMANAH創辦人的兒子又離奇自殺,其妻更神秘地急赴香港,還有一個自稱「洩密者」的神秘組織透露了藥業界的黑幕。馬來西亞警長李永勤(張智霖 飾)與香港警察王大偉(吳鎮宇 飾)奉命合作,並聯同記者阮嘉嵐(佘詩曼 飾)追查事件的真相。 繼續閱讀
電影新蒲崗
新蒲崗位處黃大仙東南面,毗鄰舊啟德機場,其名稱源自附近的老村落蒲崗村,該村於淪陷時已被日軍拆毀。現在新蒲崗一帶過去是舊啟德機場07/25跑道(1939年落成)的所在地,當年飛機升降時更需要把一段清水灣道的車輛截停。五十年代後期,位於九龍灣填海地的新跑道落成啟用,舊跑道一帶則發展成香港其中一個最大型的工業區,以配合當年工業的蓬勃發展。新蒲崗除了在香港工業發展佔有一席重要位置外,在歷史上也有不能磨滅的影響,因為對現代香港有決定性影響的「六七暴動」,其導火線就是源自新蒲崗工廠的勞資糾紛。 繼續閱讀
映畫尖東
尖東是尖沙咀東部的商業娛樂區,規劃自七十年代原駐港英軍漆咸道軍營與紅磡灣填海地。八十年代是尖東最輝煌的時期,除了雲集甲級寫字樓外,也有不少日資和華資百貨公司進駐,還記得當年甚少大型購物商場的年代,尖東的百貨公司是香港人的購物勝地,當時更有百貨公司安排穿梭巴士從紅磡火車站接載遊客到尖東購物,令這區頓時繁榮起來。晚上的尖東又是另一番景象,最熱鬧的是酒吧、夜總會、卡拉OK、戲院等娛樂場所,一片紙醉金迷的景況,是最能展現八十年代香港繁榮靡爛的眾生相,另一方面也呈現出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不安狀況。 繼續閱讀
香港電影天台場景
香港人煙稠密,大廈林立,是世界上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不單只商業區的摩天大廈,大多數新式的住宅樓宇也向高空發展,四五十層樓司空見慣。另一方面,因「土地問題」令貧窮戶也有被走向高空的趨勢,不少舊廈甚至是工廈的天台成了他們的棲身之所。兩類大廈呈現了不同的世界,這也是香港骨子裡貧富懸殊的複離本質。高密度和格局嶙峋的大廈分佈是香港一個獨特的城市景觀,而天台就是最能呈現這種在地質地的最佳地方。所以在香港電影中,大廈天台經常成為拍攝場景,這是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電影所罕見。今期專題會為大家介紹一些在電影中出現過的天台場景,當中不少是大家眼熟但又說不出位置的經典場景。 繼續閱讀
選老頂
邱禮濤過往不少作品都有很強的社會性,他對社會現狀與問題也有敏銳的觸覺,新片《選老頂》(前稱《選老坐》)也承襲這團火用電影發聲,以一場黑幫龍頭選舉暗喻現在的香港,在典型港式黑幫類型片的包裝下,以馬克白式的荒誕情節,直接赤裸地對號入座,一針見血,毫不扭拎,抽得其所。 繼續閱讀
公利真料竹蔗水
公利真料竹蔗水於1948年開業,是香港的老字號舊式涼茶舖,當中以其招牌竹蔗水最聞名。店內的擺設富四五十年代的風格,舊式青綠瓷磚與木椅,彷彿回到四五十年前街坊聚在涼茶舖聽收音機和談天說地的年代。公利所處的建築物是香港現存少有的戰前唐樓,其舊式騎樓及原裝木門窗更是罕見。在劉國昌的《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中,公利是白榮飛(張國榮)與好友聚會的地方;邱禮濤2004年的作品《男上女下》,其故事也是圍繞公利而衍生。 繼續閱讀
小孩、校長、八仙飯店
《五個小孩的校長》和《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有什麼可以將這兩部截然不同類型的電影拉在一起,那就是電影的拍攝場景 – 川龍村,其實我暗地裡也有點接受不來!到川龍村,當然要光顧「八仙飯店」端記,還要膽粗粗試試此店的「叉燒包」! 繼續閱讀
《雛妓》香港場景遊
邱禮濤新作《雛妓》無疑為今年的港片打下一支強心針,電影在各方面都處理得相當成熟和謹慎,其細密的劇本、簡練的敘事技巧、精準的演出,還有不落俗套的角度,成就了一部娛樂性和視野兼備的佳作。關於筆者對電影的感想,有興趣的朋友可看前文。本文會主要介紹片中一些具象徵意義的場景,為影友們提供線索找尋Sara的足跡。 繼續閱讀
雛妓/SARA
原文於2015年3月9日在前部落格上載
片名:雛妓/SARA
年份:2015
導演:邱禮濤
演出:蔡卓妍、任達華、柳俊江、孫佳君、何華超
邱禮濤,不少人都會聯想起血腥和Cult,他的《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與《伊波拉病毒》一直是備受議論的電影,也被不少cult片迷奉為經典。事實上,邱禮濤的作品涉獵甚廣,除了上述類型外,他還拍過恐怖片、勵志片、喜劇、江湖片、警匪片、愛情片,甚至是歷史傳記片,其拍攝效率高與穩定的質素一直都被人稱道。除了一些為市場而拍的「工匠式」作品外,他多年來也拍了不少水準不俗的「作者式」作品,例如《等候董建華發落》、《反收數特遣隊》、《性工作者十日談》、《性工作者2我不賣身·我賣子宮》、《黑白道》等電影,當中大多具有很強的社會性,這亦反映了他對香港社會現狀和問題的關注和有敏銳的觸覺。新作《雛妓》(SARA)可歸納為邱氏的作者式電影作品,影片給人最大的議論點是女主角蔡卓妍的大膽破格演出,當然阿Sa的進步演出是一個很大驚喜,但電影帶給觀眾的並不只如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