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道,位於九龍仔,其名字與同區不少街道一樣採用英國的地方命名,富殖民地時代色彩。這區大約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開發,當年政府將該處劃為低密度住宅區,中心點是現在的九龍仔業主會,該處昔日為九龍仔村。牛津道本為小山丘,移平後將蘭開夏道以南的牛津道作為學校用地,我的中學階段就在這裡度過。 繼續閱讀
標籤: 張國榮
映畫尖東
尖東是尖沙咀東部的商業娛樂區,規劃自七十年代原駐港英軍漆咸道軍營與紅磡灣填海地。八十年代是尖東最輝煌的時期,除了雲集甲級寫字樓外,也有不少日資和華資百貨公司進駐,還記得當年甚少大型購物商場的年代,尖東的百貨公司是香港人的購物勝地,當時更有百貨公司安排穿梭巴士從紅磡火車站接載遊客到尖東購物,令這區頓時繁榮起來。晚上的尖東又是另一番景象,最熱鬧的是酒吧、夜總會、卡拉OK、戲院等娛樂場所,一片紙醉金迷的景況,是最能展現八十年代香港繁榮靡爛的眾生相,另一方面也呈現出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不安狀況。 繼續閱讀
要記得永遠都會記得
一場難忘的生日派對,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張國榮,誰能代替你地位⋯⋯
要記得永遠都會記得,每年四月和九月都不禁會想起這位陪著我輩成長的巨星,那段令人最懷念的時代。今年是哥哥誕生六十周年,在中環海濱的生日派對彷彿將時空鎖定在二三十年前,全場一起高歌,一起歡呼,也一起嘆息。 繼續閱讀
張國榮電影足跡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節錄自臧克家的《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哥哥」張國榮可說是除李小龍外,唯一能持續在海內外都能發揮影響力的香港已故巨星。哥哥雖離開我們多年,但他昔日的風采仍叫人念念不忘。今年9月12日是哥哥的60歲生日,今期的專題會特別尋找他的足跡以作紀念。 繼續閱讀
公利真料竹蔗水
公利真料竹蔗水於1948年開業,是香港的老字號舊式涼茶舖,當中以其招牌竹蔗水最聞名。店內的擺設富四五十年代的風格,舊式青綠瓷磚與木椅,彷彿回到四五十年前街坊聚在涼茶舖聽收音機和談天說地的年代。公利所處的建築物是香港現存少有的戰前唐樓,其舊式騎樓及原裝木門窗更是罕見。在劉國昌的《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中,公利是白榮飛(張國榮)與好友聚會的地方;邱禮濤2004年的作品《男上女下》,其故事也是圍繞公利而衍生。 繼續閱讀
【場景】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是八十年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香港電影。影片在當年開啟了英雄片的熱潮,片中不少造型、對白和場景都為影迷留下深刻的記憶。年多前,片中其中一個標誌場景「新寧大廈」因重建關係而被拆卸,此事對一眾港片迷來說無疑是很大的遺憾。本文會嘗試重新搜尋一下依然存在的取景地,與大家從場景的角度緬懷這部經典電影。 繼續閱讀
娛苑 等待黎明的十二少
娛苑是一座英國式花園大宅,建於1927年,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娛苑一直流傳不少靈異傳聞,最為人熟悉的是大宅曾幾何時一夜之間死了七個婢女的傳聞,還有什麼亂葬崗和戰時冤魂的傳言,凡此種種,不少由此而生的靈異故事便不脛而走,並因此吸引不少人前來探險(靈)。最吊詭的是,大宅的木門被人寫了一個「鬼」字,令人寒由心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