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齒》是鄭保瑞導演自《車手》(2012)後回歸香港現場之作,也是回到他昔日《狗咬狗》與《軍雞》的暗黑暴力類型但更成熟的作品。電影改篇自中國作家雷米的同名小說,編劇之一是昔日銀河映像的中堅歐健兒。電影雖改編自中國作家的小說,縱使故事用模糊抽離的方式設定背景,但骨子裡卻流露出一種紮實的港式質地,這感覺取決於創作人的背景和生活經歷,還有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場景。
繼續閱讀《智齒》是鄭保瑞導演自《車手》(2012)後回歸香港現場之作,也是回到他昔日《狗咬狗》與《軍雞》的暗黑暴力類型但更成熟的作品。電影改篇自中國作家雷米的同名小說,編劇之一是昔日銀河映像的中堅歐健兒。電影雖改編自中國作家的小說,縱使故事用模糊抽離的方式設定背景,但骨子裡卻流露出一種紮實的港式質地,這感覺取決於創作人的背景和生活經歷,還有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場景。
繼續閱讀媒體:《步蹤》 | 九龍城主題步行徑季刊第八期
日期:2020年8月
網上版:
https://issuu.com/kowloon.city.wal…/…/202007_newsletter_iss8
日期:2019年10月27日(日)
主辦:「躍變・龍城」九龍城主題步行徑
內容:三十年代的土瓜灣北帝街曾經是個影城,到處星光熠熠。如今影城不再,但土瓜灣仍然是電影取景的熱門地,除了香港的新舊電影如《英雄本色》,也有荷里活電影《變型金剛4》。讓我們一起穿梭舊區,探尋電影場景所繪畫的時代輪廓,及背後牽繫的香港故事。
馬頭角位於土瓜灣北端海岸,該處有兩個以多車房聞名的舊樓群,一個是位於木廠街與馬頭角道之間的「十三街」,另一個是近海皮的「五街」。兩個地方的樓宇已接近60年歷史,在沙中線效應下,多年前已有發展商在密密收購。本文會談談五街,因這裡與電影的關係夠耐人尋味。 繼續閱讀
媒體:香港經濟日報
日期:2019年4月12日
文:岑志剛
攝:車耀開
內容:香港電影業曾經輝煌一時,鏡頭下中西合璧的城市風貌,至今仍吸引不少影迷前來「朝聖」。然而,近年不少港產片向內地市場靠攏,逐漸喪失本土特色;在市區重建浪潮衝擊下,銀幕上出現過的場景亦一一被清拆,使原來社區人情盡失。這驅使王冠豪成立「電影朝聖」平台,花10年時間埋首菲林堆,尋訪多部港產片取景地,記錄電影背後的社區人情,冀為後代留下打開香港文化寶庫的鑰匙。
文章:按此
早前籌備電影場景團,聚焦點在土瓜灣,一個位於市區但自成一國的老社區。選擇土瓜灣,除了該區是多部海內外影視作品的拍攝場景外,還有其獨特的香港地道庶民味,在香港已愈來愈難體驗的在地質感。沙中線將在不久的將來開通,土瓜灣是當中的站點,這個老社區的面貌將不能避免地受影響,特別是當中的鄰里關係,將會面對因重建而重新洗牌的衝擊。講開土瓜灣的鄰里關係,不得不提一間我近年經常光顧的小店,我認識這家店是從一部經典電視劇《大時代》開始。 繼續閱讀
媒體:U Magazine
日期:2018年8月24日
期、頁:Issue 665(Book B), pp 8-9
文:Aiko
攝:Ricky, Brian
網上瀏覽: https://www.facebook.com/umagazinehk/videos/235200143789344/UzpfSTI5MzkzMDgzNzM1ODc3ODoxODczOTMyNzA2MDI1MjQy/
香港一直不重視本土歷史,學校裡的相關科目都只對香港史輕描淡寫,但這其實是悲哀得可笑。 繼續閱讀
媒體:HK01周報
日期:2018年5月21日
頁:B10-B11
文:伍麗微
攝:吳鍾坤
網上瀏覽:
Part 1:https://www.hk01.com/社區專題/190898/電影場景-上-骨灰級影迷舊區朝聖-發掘香港另一面
Part 2:https://www.hk01.com/社區專題/191461/電影場景-下-土瓜灣曾是電影之城-90年前港產片遭政治打壓
Film Pilgr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