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道,位於九龍仔,其名字與同區不少街道一樣採用英國的地方命名,富殖民地時代色彩。這區大約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開發,當年政府將該處劃為低密度住宅區,中心點是現在的九龍仔業主會,該處昔日為九龍仔村。牛津道本為小山丘,移平後將蘭開夏道以南的牛津道作為學校用地,我的中學階段就在這裡度過。 繼續閱讀
標籤: 吳宇森
《英雄本色》:三十年的時代對照
《英雄本色》,香港八十年代最重要的電影之一,現在看幕前幕後當然星光熠熠,但當年這陣容其實並非票房保證。周潤發當年號稱「票房毒藥」、狄龍已過氣、張國榮在電影圈也未成氣候、導演吳宇森的事業更處於低谷。所以當年行內行外對此片的期望不高。公映後,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地高收,並以三千四百多萬的票房榮登當年香港的票房冠軍,周潤發與吳宇森更是山雞變鳳凰,並成了灸手可熱的票房保證。 繼續閱讀
香港電影天台場景
香港人煙稠密,大廈林立,是世界上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不單只商業區的摩天大廈,大多數新式的住宅樓宇也向高空發展,四五十層樓司空見慣。另一方面,因「土地問題」令貧窮戶也有被走向高空的趨勢,不少舊廈甚至是工廈的天台成了他們的棲身之所。兩類大廈呈現了不同的世界,這也是香港骨子裡貧富懸殊的複離本質。高密度和格局嶙峋的大廈分佈是香港一個獨特的城市景觀,而天台就是最能呈現這種在地質地的最佳地方。所以在香港電影中,大廈天台經常成為拍攝場景,這是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電影所罕見。今期專題會為大家介紹一些在電影中出現過的天台場景,當中不少是大家眼熟但又說不出位置的經典場景。 繼續閱讀
張國榮電影足跡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節錄自臧克家的《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哥哥」張國榮可說是除李小龍外,唯一能持續在海內外都能發揮影響力的香港已故巨星。哥哥雖離開我們多年,但他昔日的風采仍叫人念念不忘。今年9月12日是哥哥的60歲生日,今期的專題會特別尋找他的足跡以作紀念。 繼續閱讀
【場景】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是八十年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香港電影。影片在當年開啟了英雄片的熱潮,片中不少造型、對白和場景都為影迷留下深刻的記憶。年多前,片中其中一個標誌場景「新寧大廈」因重建關係而被拆卸,此事對一眾港片迷來說無疑是很大的遺憾。本文會嘗試重新搜尋一下依然存在的取景地,與大家從場景的角度緬懷這部經典電影。 繼續閱讀
英雄本色
我對於新年第一部入場看的電影都有份執著,大家可能覺得我迷信,但總覺得新年伊始若第一部片給了爛片絕對是大吉利是。適值年初三電影資料館放映86年的經典電影《英雄本色》〔「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活動〕,故我順理成章以此片作為羊年觀影的開始。 《英雄本色》是香港電影史上其中一部重要作品,現在看其陣容當然是星光熠熠,但當年這個陣容其實並非票房保證。周潤發當年號稱「票房毒藥」,狄龍已過氣,張國榮在電影圈只是初起,導演吳宇森的事業更處於低谷,所以當年行內外對此片的期望不高。公映後,結果當然令人大跌眼鏡,並以三千四百多萬的票房榮登當年票房冠軍,周潤發與吳宇森更是山雞變鳳凰,並成了灸手可热的票房保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