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屍死時四十四》,蹺口的戲名,不知葫蘆裡賣何藥,但可以肯定的是,縱使未必念得出整個戲名,但一定會令觀眾留下印象。片名來自編劇之一江皓昕,是電影《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的原著作者和編劇,戲名蹺口摻手有跡可尋。至於導演何爵天也令人出乎意外,上一部作品《正義迴廊》仍在公映中,新作已順勢而出,而且是截然不同的類型和風格,電影有很多值得發掘的元素,所以特邀導演作一次詳細的專訪。那天導演特別穿了件《死屍》tee前來,小弟也以《猛鬼佛跳牆》的驃叔tee嚴陣以待。
繼續閱讀《死屍死時四十四》,蹺口的戲名,不知葫蘆裡賣何藥,但可以肯定的是,縱使未必念得出整個戲名,但一定會令觀眾留下印象。片名來自編劇之一江皓昕,是電影《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的原著作者和編劇,戲名蹺口摻手有跡可尋。至於導演何爵天也令人出乎意外,上一部作品《正義迴廊》仍在公映中,新作已順勢而出,而且是截然不同的類型和風格,電影有很多值得發掘的元素,所以特邀導演作一次詳細的專訪。那天導演特別穿了件《死屍》tee前來,小弟也以《猛鬼佛跳牆》的驃叔tee嚴陣以待。
繼續閱讀男人到中年,年輕的火已消失殆盡,俗啲講「滑晒啞」。《逆流大叔》聚焦了大叔的困,處於人生的樽頸位,彷彿沒有改變的權利,因為已經不起輸這個字,但這樣的下半場又不甘心。《逆流大叔》也拿了龍舟作比喻,強調要掌握節奏,龍舟自然會帶著你走。人生也如是,像三文魚一樣堅定不移地逆流而上回歸出生地,對大叔而言,回歸的是一種久違了的衝勁,人生的要求與節奏,成和敗努力嘗試,人若有志應該不怕遲。 繼續閱讀
片名:逆流大叔/Men On The Dragon
年份:2018
導演:陳詠燊
演員:吳鎮宇、潘燦良、黃德斌、胡子彤、胡定欣、余香凝
男人到中年,年輕的火已消失殆盡,心態從積極成長到苟且倒數,膊頭負擔愈來愈重,現實的選擇也愈來愈少,為了生存已談不上生活的意義,俗啲講,「滑晒啞」。
《逆流大叔》聚焦了大叔的困,處於人生的樽頸位,彷彿沒有改變的權利,因為已經不起輸這個字,但這樣的下半場又不甘心。這裡令我想起《神經俠侶》的阿傑(陳奕迅),片末在黑夜的電車路上追捕雨夜屠夫,這組鏡頭象徵他的回歸,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 繼續閱讀
片名:非同凡響/Distinction
年份:2018
導演:歐文傑
演員:谷祖琳、余香凝、岑珈其、葉童、鍾景輝、林嘉華、劉玉翠、歐錦棠
有些電影之所以感動人往往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與觀眾的生活有緊密的連結,當中更會提醒大家忽略了的東西與價值,面對不願或不敢直視的現實,從而作出進一步的深思,《非同凡響》(Distinction)就是這樣的電影。 繼續閱讀
澳門導演徐欣羨執導的首部長片《骨妹》,故事講述來自澳門的骨妹詩詩移居台灣多年,一日無意間看到一則來自澳門的尋人啟示,令她重踏這個無法放下的故土,回憶起廿年前當骨妹的歲月,更勾起了與好姊妹靈靈糾纏了多年刻骨又微妙的友情回憶⋯⋯ 但滄海桑田,那感覺就是片中《再見二丁目》的一段歌詞,「情和調,隨着懷緬變得蕭條」。電影大部份場景都在澳門取景,當中不少是有故事的地方,本文逐一為大家介紹。 繼續閱讀
Film Pilgr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