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闌珊》 x 電影朝聖 「霓虹漫步 電影想像:從廟街到妙麗之間」

日期:2023年4月23日
從百老匯電影中心至佐敦道舊妙麗中心霓虹招牌位置

短短的一個多小時途程,經過的可能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但就係一些以為熟悉的地方,就更有機會錯過很多意想不到的內容。電影不只是電影,可以延伸更多有趣有意思也必需關注的東西。欣賞和感謝《燈火闌珊》團隊的推動和付出,他們做的不只是為了電影宣傳,而是發掘其他的可能性,讓大家看見很多不被看見但要好好珍惜的人、景、事,這都是我城獨一無二也得來不易的文化底蘊。

榮幸參與這次導賞活動,謝謝導演曾憲寧 Ana 和監製陳心遙 Saville 的分享,令大家都更了解霓虹燈場景和電影背後的故仔,還有在背後support勞苦功高的 Iris 和 Sam 哥,最後感謝每一位參與的朋友,特別係 Whiteside,在心中。

最後多謝 Kevin Volker 大哥,3年前與他在《阿飛正傳》30年嘅時候埋頭研究哥哥的電影足跡和香港的連結,今次私心地將某些內容加入導賞中,特別是在4月這時候,更有意思。

Photos by Iris & Sam

繼續閱讀

「香港電影‧水的意象」講座

日期:2022年8月28日
地點:香港電影資料館
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主持:林瀚光博士
嘉賓:Coco(映遊舊戲)、王冠豪(電影朝聖)
特別嘉賓:陳榮照導演


內容:水能靜能動,雖然一直流動不息,但卻紀錄着這個海港的變化,除了地貌環境,香港獨特的歷史和其國際大都會文化亦啟發新舊電影人透過鏡頭或隱喻呈現水的多重意義。半個世紀以來的香港電影不少也以光影呈現水的形態,以水來訴說這個地方不斷流動的物事,彷彿水正正是歷史見證人,將我城的變化默然記下,而香港電影人則將之透過電影反映出來。林瀚光、以及兩個香港電影專頁的版主:電影朝聖Gary Wong和映遊舊戲Coco,將於是次座談會從恆久以來的香港電影說起,由50年代短片,如Michael Rogge的《下雨中的香港》(Rain in Hong Kong, 1952)到70年代起新浪潮下的電影,如許鞍華的《胡越的故事》,以至於後來80、90年代有關移民題材的電影:《秋天的童話》、《辣手神探》等等皆一一涉獵,亦會追溯至近年與水和島嶼有關的作品,與大家尋覓香港電影之中水的意象。

繼續閱讀

叮叮對談 – 遊歷電影人地情

日期:2021年10月17日
地點:屈地街電車廠 – 銅鑼灣
主辦: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
嘉賓:黃修平(《狂舞派》導演)、王冠豪(電影朝聖)
內容:坐上叮叮,以此作切入點,遊歷電影人地情。參加者多數是年輕的學生,當中的互動對我也有啟發。從屈地街到銅鑼灣,再從銅鑼灣到屈地街,談的不只是電影,經歷的是不同的時空,延伸的是世界。
繼續閱讀

「光影.活現」:《幻愛》屯門場景之旅

日期:2021年10月16日
主辦:活現香港、電影朝聖
嘉賓:周冠威(《幻愛》導演)、司徒一雷(《幻愛》攝影指導)
內容:「光影・活現」放映+場景遊,以《幻愛》開個好頭,謝謝特別嘉賓周冠威導演與攝影指導司徒一雷特別來到電影現場分享。活動前一天trial run風雨交加,還擔心天氣情況,幸好天公造美,最後在海濱公園遇到magic hour,對照導演分享電影拍攝當天這裡的magic moment,格外有種雨過天清,否極泰來的預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