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國冰室。
這天如常走上閣樓,人聲鼎沸,有別於昔日的寧靜,因為已有傳媒報導冰室將會於年底結業。 繼續閱讀
場景可以消失,但當中曾存在過發生過的,都是不會被消失的記憶,那是最要珍惜的在地生活文化和情懷。電影,經常無心插柳地成了記錄城市的載體。 繼續閱讀
改編自人氣日劇《信用欺詐師JP》的電影版,由原班人馬長澤正美、東出昌大及小日向文世主演,並特別加入竹內結子、三浦春馬、江口洋介、織田梨沙及前田敦子演出。劇組於去年7月底來香港實地拍攝,雖只逗留十天,但足跡已遍及香港多處不同性格的場景。由於電影以香港作為主要取景地,港譯名也因此叫《信用欺詐師JP:香港浪漫篇》(The Confidenceman JP)。 繼續閱讀
媒體:晴報
日期:2019年7月5日
頁:32
文、攝:何尚衡
內容:「若是一般港產片影迷,我會帶他們遊中環行人天橋、尖沙咀重慶大廈等著名電影景點。如果是『骨灰級』影癡,觀塘就是不二之選。」多年來探索香港電影場景,並藉此介紹電影與城市歷史和面貌的王冠豪(Gary)說⋯⋯
文章:按此
馬頭角位於土瓜灣北端海岸,該處有兩個以多車房聞名的舊樓群,一個是位於木廠街與馬頭角道之間的「十三街」,另一個是近海皮的「五街」。兩個地方的樓宇已接近60年歷史,在沙中線效應下,多年前已有發展商在密密收購。本文會談談五街,因這裡與電影的關係夠耐人尋味。 繼續閱讀
牛津道,位於九龍仔,其名字與同區不少街道一樣採用英國的地方命名,富殖民地時代色彩。這區大約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開發,當年政府將該處劃為低密度住宅區,中心點是現在的九龍仔業主會,該處昔日為九龍仔村。牛津道本為小山丘,移平後將蘭開夏道以南的牛津道作為學校用地,我的中學階段就在這裡度過。 繼續閱讀
若要在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中選一些最具時代性的作品,陳可辛的《甜蜜蜜》無疑是當中的必然之選。電影的故事設定於中英聯合聲明後至回歸大限前的時期,歌舞昇平但充滿暗湧和不安。電影中,男女主角是從內地來港尋找機會的新移民黎小軍(黎明 飾)和李翹(張曼玉 飾),他(她)倆積極融入香港社會,說廣東話,學習本地人的生活方式,那個時候的香港是多元活潑並真正「和諧」,雖不安但卻有希望。二十多年之後,香港在金堆玉砌下呈現頹像,已難見電影純樸積極的小軍和拼搏的李翹。今天重新走一轉《甜蜜蜜》的場景,特別是主要取景地尖沙咀,當中的變化令人感觸。 繼續閱讀
數年前,《國家地理頻道》一輯電視節目「I wouldn’t go in there」,由 Blogger Robert Joe 選出亞洲十大恐怖地點,位於元朗屏山的達德學校榜上有名。這裡其實也是香港著名的靈探地,經常有些膽大之徒前來探險。學校周邊有不少山墳,加上破落的建築,雜草叢生的環境,滿地衣紙香燭,瀰漫一片寒慄的感覺。 繼續閱讀
電影往往是現實的寫照,從中可窺探一個城市的面貌和人文特質。本文嘗試從電影場景的運用出發,透過四部香港電影的四種居住場景,從電影的訊息和角色的性格去了解我城不同階層的社會面貌。 繼續閱讀
《某日某月》,劉偉恒繼《王家欣》後的作品,片中與前作一樣以九十年代為故事背景,當中有一個場景與我有點情意結,那是片中鄭丹瑞經營的文具店位處的街道,這街道富香港舊區氣息,當中不難找到經營多年的老店。這條街道有我成長時期的重要記憶,近年更與兩部我喜歡的香港電影發生連結…… 既然如此,不如就以《某日某月》為引子,借題發揮談談這條有點意思的街道 – 新蒲崗衍慶街。 繼續閱讀
Film Pilgr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