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1 – 關於電影風格
與導演前作《乾旦路》的風格有很大分別,《戲棚》沒有特別聚焦的拍攝對像,相反是抽離地予觀眾擔當旁觀者的角色,帶觀眾留意和欣賞細節,用各自的感受去體會這行頭與藝術的精髓。
電影優秀之處在於能覆蓋不同的相關人物,除了這戲曲藝術的局內人,還捕捉不同的「局外人」,諸如搭棚師傅、周邊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全都是這藝術、本土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主配之分。
觀看訪問:按此
Part 2 – 關於戲棚 各處鄉各自的習俗故事
《戲棚》導演卓翔 親自解釋取景由來,十年一度,太平清醮,風調雨順,凝聚人心,鞏固身份,莫失莫忘,必有迴響。
觀看訪問:按此
Part 3 – 戲曲文化與港產片
戲棚不一定古肅,戲曲不一定沉悶。
粵劇源遠流長,幽默詼諧向來是一大特色。劇種、曲風、表達手法,直接間接滋潤香港電影,尤其是喜劇片種。天皇巨星,如周星馳、劉德華、張國榮屢次粉墨登場,大銀幕上串演大戲。
《戲棚》導演卓翔聲音導航,游走舞台銀幕,細味傳統樂章,舊曲新詞新意思。
嶺南傳統,薪火相傳,光影折射,發揚光大。香港人睇香港戲,戲棚銀幕,同出一源。
觀看訪問: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