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的事,令香港與烏克蘭微妙地連結起來。
千禧年曾踏足這東歐國家,那年主要是因為舒夫真高,膽粗粗去他的母會基輔戴拿模朝聖。那年去北京辦烏國簽證簡直是惡夢中的惡夢,但幫我辦手續的金色短髮烏克蘭美女又是一份安慰。
在烏克蘭留了約兩星期,去過曾受核禍的首都基輔,也去過西部富中歐色彩的Lviv,那是一個「不像烏克蘭的烏克蘭城市」。這城市也是2011年一部波蘭電影《無光歲月》 (In Darkness)的真實歷史現場,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在納粹佔領期間,主角利用Lviv的下水道系統庇護許多猶太人免受屠殺的事蹟。還有,我在Lviv被警察屈了20蚊美金,這件事都好驚險和難忘。
這次旅程還有件幸事和不幸事。不幸的是我錯過了「電影聖地中的聖地」Odessa,那裡是《波坦金戰艦》(Battleship Potemkin)中Odessa Steps的經典場景。至於幸事,就是踏足過克里米亞這土地,中學西史讀過19世紀中葉影響深遠的克里米亞戰爭,對這土地有份莫名的好奇。所以當年縱使途程甚遠,我仍堅持去這地而放棄去Odessa Steps。14年之後,這土地脫離了烏克蘭,被併入了俄羅斯聯邦。
P.S. 當年去克里米亞的動力還有成龍的《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但現在已不想提了。
相片來源:王冠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