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證人/Putin’s Witnesses

24

片名:普京的證人/Putin’s Witnesses
年份:2018
導演:Vitaly Mansky

《普京的證人》(Putin’s Witnesses),今年電影節最愛電影之一,也是映後觀眾掌聲為時最長的電影。

此片由《幸福北韓》導演Vitaly Mansky執導。影片記錄了普京2000年接任代總統和其後3月選舉過程的片段,當年3月我也在莫斯科,勉強叫經歷過這歷史時刻,從電影看到當年的影像格外有感。

導演當年拍攝的原意是作為普京競選工程宣傳之用,但18年過去,導演重新整理和審視當年的片段和普京的訪問,當中包括普京當年要求他不要公開的片段,對照這十多年的轉變處境,帶出了對現政權憤慨,表達對國家走回頭路的無奈,還有對國民盲目護惡的疑問,對觀眾的衝擊力度很大。現在回看,當年的競選團隊皆有不同的命運,有不少成了政敵,有的已病故,有的被暗殺,仍在普京身旁的彷佛就只有梅德韋傑夫(當年的競選主任)。在近年俄羅斯的政治氣候中,導演拍這部電影絕對搵命搏,現在他已無法回國,在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定居。

導演對普京復用蘇聯國歌和共產黨紅旗表達強烈的憤慨,他強調,不管有任何堂而皇之的復用理由,國歌就是一個嚴肅並正式的國家路線宣示和象徵,此等做法等於重走和肯定昔日超錯的路,特別對一張白紙的新一代遺禍甚深,他們未經歷過昔日的恐懼,沒有那些「不能忘記時加警惕」的切膚之痛,政府很容易為他們植入偏差的價值觀,這是很危險的。

影片還側面呈現了權力的無常與無情,當中關於葉利欽一段教人感慨。葉利欽在普京當選後一直在家等他的電話,可惜一直沒來電。這可對照電影節另一部紀錄片《荷索會戈巴卓夫》(Meeting Gorbachev),他結束了共產政權時的意氣風發,當中的關連非常微妙。

劇照來源:香港國際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