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香港發生了一場暴動,三個青年被捲入這個旋窩之中,命運也因此而改變;五十多年後,同樣是三個青年,也被捲入一片抗爭浪潮中,在交叉點又如何選擇他們的人生?他們雖來自不同的年代,事件性質也不一樣,但他們有類似的心理狀態,在不公之下對權力的純粹反應⋯⋯電影《中英街1號》就是探討當中的關連。
電影雖名為《中英街1號》,但卻未能成功申請在沙頭角禁區內取景,所以片中的中英街和新樓街只是空鏡。至於其他場景,則在香港其他地方拍攝,化身成無需禁區紙的中英街。
火石道
火石道,英文名字雖然是 Flint Road,但其名字實源自威爾斯的一個郡Flintshire,與同區多用英國地名命名一樣。火石道富濃厚殖民地時期的古雅懷舊氣氛,小路右邊大理石牆內是著名紅磚女校,左邊是已故名編劇黃炳耀和才子黃霑曾任教的男校,該校在90年代初遷至天水圍。火石道與附近的牛津道自粵語片時代已是影視作品的取景熱點,特別是富懷舊情懷的作品。在《中英街1號》中,這場景設定在1967的時空,左派學生在這裏派發宣傳單張。
馬灣涌村
馬灣涌鄰近東涌逸東邨,昔日是東涌繁華的老漁村,現在相對附近的高樓顯得伶仃落泊。村內還有部分居民住在棚屋,該處在《中英街1號》化身成沙頭角禁區,但無需禁區紙。
沙頭角馬尾下
這是《中英街1號》中涉及2019年土地抗爭的段落,一群年輕人為自己相信的理念抗爭,悍衛自己的家園和價值 ……
朝聖間,在路旁的新蘭芳茶樓吃個午飯。吃著碟頭飯的同時,電視新聞報導著那「暴動」的審訊……
這是電影朝聖的Magic Moment,在場景的空間內將戲內與現實微妙地連結著,不過卻沒有驚喜的感覺,只有難過。
舊英軍醫院遺址
位於波老道和寶雲道交界,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醫院於1907年啟用,以取代位於律敦治醫院現址的英軍醫院。舊英軍醫院在香港保衛戰期間是醫治傷兵的醫院,曾多次遭受日軍空襲。1967年,位於京士柏的新英軍醫院落成,原址被改作為香港英童學校的新校址。其後英童學校遷出,先後供多個政府部門作為辦事處。現時部分由中英劇團等非牟利組織和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租用。在《中英街1號》中,在門樓遺址周邊的斜路成了六七暴動的衝突現場。
薄扶林村
香港一條歷史悠久的村落,其歷史可追溯自清初康熙年間,所以有「未有香港,便先有薄扶林村」的說法。在《中英街1號》中,這裡是左派的秘密基地,無辜的麗華(廖子妤)在這裡被捕。
己連拿利
片中取景的行人隧道位於上亞厘畢道、堅道及己連拿利交界,已超過50年歷史。
亞畢諾道
中區半山街道,連接大館與動植物公園。
樓梯街
必列者士街
大水管
照片來源:王冠豪
劇照來源:《中英街1號》© 2018 界石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