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戴拿模主場館 Dynamo Stadium, Kiev

原文於2012年6月12日在前部落格上載

01-%e5%9f%ba%e8%bc%94%e6%88%b4%e6%8b%bf%e6%a8%a1%e4%b8%bb%e5%a0%b4%e9%a4%a8-01

到基輔(Kiev/Kyiv)旅遊,除了到覽其最具代表性的Golden Gate, Saint Sophia Cathedral及Monastery of the Caves外,如果你喜歡足球的話,就必須到訪位於Hrushevsky st的基輔戴拿模主場館,現稱盧賓洛夫斯基運動館(Valeriy Lobanovsky Stadium)。

基輔戴拿模(FC Dynamo Kyiv)於1927年創會,一直以來,球隊都是前蘇聯及烏克蘭頂級聯賽的前列份子。在前蘇聯時期,基輔拿下13次蘇聯頂級聯賽冠軍,是少有能挑戰莫斯科球會霸主地位的地方球會。烏克蘭獨立後,基輔順理成章參加烏克蘭超級聯賽。自聯賽第2年﹝1993年﹞開始,基輔一直在聯賽錦標上未逢敵手,直至近年才被東部球會薩克達(Shakhtar Donetsk)打破壟斷地位。此外,基輔不只是地頭龍,她曾數度揚威歐洲。球隊曾於1975及1986年兩奪歐洲盃賽冠軍盃(即現在的歐霸盃),並於1975年力挫拜仁慕尼黑(Bryan Munich)勇奪歐洲超霸盃。

基輔盛產名將,例如布洛堅(Oleg Blokhin)、貝倫洛夫(Igor Belanov)、古斯尼索夫(Oleg Kuznetsov)、列度真高(Gennadiy Litovchenko)、米赫列真高(Oleksiy Mykhaylichenko)、高索禾斯基(Vitaly Kosovsky)、舒夫真高(Andriy Shevchenko)等,他們每位都是實而不華,有足夠能力在歐洲球壇領風騷。

談到基輔戴拿模,就不得不提其代表人物盧賓洛夫斯基(Valeriy Lobanovsky),他不但是基輔的精神象徵,也是烏克蘭國家足球隊的精神領袖。盧賓洛夫斯基是紅褲子出身,他在球壇的大部分時間都給了基輔隊,而他亦領導基輔進入球會史無前例的黃金時期﹝兩次奪得歐洲盃賽冠軍盃及一次歐洲超霸盃﹞。此外,他亦透過基輔的班底帶領蘇聯國家隊踢出獨特而有效率的風格。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蘇聯以其行軍快速,球員腳腳七注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後只在複賽僅負於由天才球員史斯富帶領的殿軍球隊比利時。1988年的歐洲國家盃更加厲害,盧賓洛夫斯基帶領蘇聯隊在首場以1:0勇挫如日方中,擁有古列治、雲巴士頓、列卡特及朗奴高文坐陣的荷蘭隊,之後憑著穩定的表現一直殺入淘汰賽,於四強技術性擊倒意大利,決賽雖負於荷蘭,但非戰之罪。盧賓洛夫斯基於2002年5月7日與世長辭,為了紀念他,基輔戴拿模主場館正式易名為盧賓洛夫斯基運動館。

筆者於2000年曾到訪戴拿模主場館,適逢場館進行內部維修,故只能在隔鄰公園透過鐵絲網的空隙遠望球場。球場面積不大,只能容納16000多觀眾。雖然如此,但從這個細小的球場中可深深感受到基輔戴拿模一段又一段不平凡及複雜的歷史 – 75及86年的揚威歐洲為她帶來光榮,95年的賄賂事件為她添上恥辱,42年的死亡之戰﹝事件被改編成電影《勝利大逃亡》﹞為她迎來惋惜及悲哀。在沉思間,球場彷彿傳來球迷的吶喊聲,球場內看見貝倫洛夫正在準備主射罰球,嚴肅的盧賓洛夫斯基在教練席前筆直地站著,觀眾席更發現少年舒夫真高正在搖旗吶喊‧‧‧‧‧‧

地址:
3 Hrushevskyy street, Kiev, Ukraine

如何前往:
地鐵藍線 Respublikanski站

01-%e5%9f%ba%e8%bc%94%e6%88%b4%e6%8b%bf%e6%a8%a1%e4%b8%bb%e5%a0%b4%e9%a4%a8-02
位於球場旁的 The People’s Friendship Arch,此拱門建於1982年,是為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統一而建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